家住富河边
作者:郭帮权 来源:郭帮权
日期:2009-08-12
(本文曾在8月6日中国水利报上登载)
我家门前有条河,蜿蜒百余公里,界跨鄂赣两省,名叫富河。它是长江中游下段南岸的一级支流。我不知道这条河最初定名为富河的真正涵义,我想也许是沿河两岸人民寄托着一种希冀和祈盼吧。
小时候,母亲去河边浣衣,我总爱跟随。她一边告诫我河水很深,不要到河边玩,一边拿起槌衣棒吓唬着把我赶回家。一来二往,我再也不敢尾随其后,充其量只是远远地站在河岸的公路旁看着河面往来如梭的船只和母亲与同伴谈笑的神情。平时,富河像个乖巧的孩子,静静地流淌。可是,到了夏天,梅雨季节,暴雨连绵,山洪暴发,区间来水和大量客水汇集富河,上游富水水库开闸泄洪,下游江水顶托,富池大闸关闸,富河就像一个“水袋子”,愈来愈膨胀。两岸低矮的堤防溃口,田畴淹没,房屋浸水,河面上漂起不同的杂物,甚至有木箱,有鸡羊。有些大人站在河岸用长长的竹竿打捞河里有价值的什物。而此时的母亲,总会叮嘱我不要外出,不要害怕。我倚门而立,望着洪水猛涨的富河,渴望着早日搬家,远离富河边。
1983年春,父亲从乡镇基层调到县城水利物质站当仓库保管员。我暗自庆幸我家再也不受洪水的威胁了。我们举家乔迁时,才知水利物质站仓库位于县城城郊的宝塔湖,与富河一堤之隔。堤内堤外的墙体上到处写着“血吸虫疫区,严禁下河游泳!”、“治水灭螺,造福人类”字样的宣传标语。就连我在读的高中,也时常邀请血防站的同志给我们传授防治血吸虫病的知识,由此又增添了我对血吸虫的恐惧感。这年夏天,富河流域发生洪灾,与宝塔湖相邻的网湖堤、宝塔湖隔堤相继溃口,宝塔湖顿成汪洋泽国。大多数湖区居民去城区投亲靠友了,而父亲担心不法分子趁“水”打劫,执意要留下来看守物质仓库。我家居住的平房浸在水中,只好搬到楼上的仓库居住,出入全靠划船,洗衣洗菜都要戴着手套,以防疫水感染。到了晚上,不远处县城灯火阑珊,而我家所在的“水乡”一片漆黑,水面不时传来鱼儿沉闷的跳跃声和一些不知名的动物怪叫声,让人心生畏惧。父亲总是以讲故事来慰藉我。我不解地问父亲:“爸爸,若是把富河堤防做成钢筋水泥墙,该多好呀” !父亲一脸无奈地说:“谁都不想发生洪水,只是县财政困难,没有更多的钱加高加固堤防。”
1986年,我高考落榜,顶替父亲的职业参加了水利工作。从基层到机关,从机电修理工到国家公务员,我参加了富河流域无数次防汛和水利冬修。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富河流域十年六灾,堤防夏溃冬修,得不偿失。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大灾大干。虽说1995年冬组织十万劳力加固了富河堤,但堤防整体抗御洪水标准仍不足十年一遇。1998年特大洪灾,富河两岸百余湖泊,有的漫堤,有的溃口。洪灾过后,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加大治理大江大河的力度,增加水利投入,我县才把富河下游干流防洪灭螺治理工程纳入国家投资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1.88亿元。头顶同一片天,脚踏同一方土。得知地方还需配套百分之五十的资金时,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的光荣革命传统,自发地发起倡议,踊跃捐资筹劳。在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参照长江干堤建设模式,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项目法人制相结合的建管体制,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项目资金全部进入县财政核算中心,设立专户专帐、专职会计、出纳,统一管理,统一收支,并定期向全县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通报,广泛接受社会各阶层的监督。冬去春又来,水涨又水落。如今,富河网湖堤段兴建了网湖分洪灭螺控制闸,网湖结束了在汛期炸堤分洪的历史。昔日低矮的宝塔湖堤和破烂不堪的城关堤防都达到了三级堤防标准,相应穿堤建筑物也拆除重建,并建起了一个个沉螺池,下游富池大闸增加了反向挡水功能。县里还自筹400万元,把大桥头城区堤防打造成富河外滩,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成为市民的好去处。
一日晚饭后,我邀约久居市区、耄耋之年的父亲到富河外滩散步,看到花团锦簇的广场和形态各异的楼台亭榭,父亲疑惑地问我:“这是哪里?”我如数家珍地向父亲讲述近年来富河治理带来的变化。站在远眺平台上,父亲抚摸着花岗岩的护栏,由衷地感慨:“家住富河边,今昔两重天。还是党的惠民政策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