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人才 » 科技创新 »

丹江库区及汉江中下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作者:徐少军 邹朝望 林德才    来源: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日期:2012-05-08

摘要:南水北调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为实现南水北调“南北双赢、南北两利”的战略目标,本文回顾了我省开展南水北调工作情况,总结了目前尚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实行一体化和双轨制流域管理制度、构建汉江流域水权制度等市场手段、加快引江补汉工程建设进度、实施库区扶贫对口支援政策、将汉江中下游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等建议,以期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水权制度;流域管理

0 引言

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2003年,国家正式立项并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实施的跨世纪调水工程,关系到华北地区尤其是京津地区的供水安全,同时也关系到调水区与受水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将对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1,2,3]。
        跨流域调水工程可改善缺水地区的生态状况和人类的自然生存环境,改变缺水地区的经济结构,促进缺水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同时,跨流域调水是人工干预水资源的时空分配,这势必会对区域水资源、生物、气候乃至人类的社会生活、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显著[4~9]。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并实施调水后,会显著减少汉江中下游河道径流量,势必会给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虽然国家采取了一些实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措施,但由于丹江口库区淹没广、移民数量大、地方财务收支严重失衡以及调水汉汉江中下游不确定性的环境影响,因此中线水源区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回顾了我省开展南水北调工作情况,总结了目前尚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实行一体化和双轨制流域管理制度、构建汉江流域水权制度等市场手段、加快引江补汉工程建设进度、实施库区扶贫对口支援政策、将汉江中下游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等建议,以期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湖北省南水北调工作总体评价

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党中央、国务院从水资源平衡、以防洪为主的流域治理开发的宏观角度出发,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战略构想。早在1958年3月,毛主席指出“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同北京连起来”;同年6月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提出南水北调西、中、东方案,基本形成了南水北调的总体格局。1998年2月,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正式向国务院提交《南水北调工程审查报告》,同意按中、东、西的顺序组织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通过北方总干渠,年均调水145亿m3,能较好满足京津华北的用水需要和城市用水的水质要求。按照国家计委、水利部的安排,长江水利委员会按照规划报告—初步可行性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报告四个工作阶段,分别提出了前期工作成果。
        湖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作,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和省长办公会,研究部署南水北调工作。省人大、省政协也十分关注中线工程前期工作。经省政府批准,1995年成立了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1996年成立了湖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中线办”),具体负责协调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关事宜。省中线办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根据调水对湖北省境内汉江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诸方面的影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论证工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将会给汉江中下游灌溉、航运、供水和生态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针对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造成的不利影响,我省坚持争取合理补偿。1992~1996年,提出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补偿兴建碾盘山水利枢纽和江汉运河(引江济汉工程),实施部分涵闸、泵站的改建工程和污水治理工程;通过碾盘山枢纽滚动开发汉江,兴建兴隆和华家湾枢纽工程列入调水工程规划等。1997年提出以碾盘山枢纽取代华家湾枢纽。1998年南水北调工程第三次审查会最终采纳了如下补偿措施:兴建碾盘山水利枢纽,建设引江济汉工程,以碾盘山水利枢纽发电等效益滚动开发兴隆等四个梯级。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资源与水战略日趋重要。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及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2001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进行了修订,研究制定了分期实施方案:丹江口大坝加高,汉江中下游兴建兴隆枢纽和引江济汉等四项治理工程,近期调水95亿m3,后期调水130~140亿m3。根据十五届五中全会“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的精神以及中央领导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征求了各方面意见之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水利部于2002年编制完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国务院以国函〔2002〕117号文正式批复该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相继开工。
        2003年8月,湖北省南水北调建设管理局随即正式成立,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及相关配套工程建设的工作协调、资金筹划、组织施工、质量监督工作;负责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协助省直有关部门做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汉江流域水利综合经济开发等工作。我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自觉服从服务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大局,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交付的各项任务。从总体来看,我省南水北调前段工作卓有成效。一是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实施加坝调水方案,为实现“南水双赢、南北两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基本实现了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与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工程整体进展顺利;三是丹江口库区水质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四是征地移民、拆迁安置工作稳步推进;五是库区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六是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全面启动。在抓紧实施工程建设的同时,我省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也初步建立起来。制定的综合类、财务类、工程类、征地移民文物类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确保我省南水北调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规范约束。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湖北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生态环境影响显著

汉江中下游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之一。包括十堰、襄樊、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武汉等8个省管市及神农架林区,共27个县(市、区)。2009年,汉江中下游地区GDP约占当年全省GDP总额的30.3%;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0%,在全省总体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调水后,尽管采取兴建引江济汉、兴隆水利枢纽、汉江干流沿岸闸(站)改、扩建和部分航道整治等四项工程来缓解弥补,但仍对汉江中下游特别是丹江大坝以下至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以上汉江流域段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据湖北省环科院研究分析,不利影响表现为:①下泄流量减少,在调水95亿m3后,丹江水库在多年平均下泄流量减少26.6%,除六月份略有增大外,其余月份均为减少,减幅为14.2~53.3%;②干流天然河道水位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约0.4m,各断面流速总体呈减缓趋势;③水环境容量将下降,汉江中下游干流COD水环境容量将由目前的45.40×104t/a下降到33.59×104t/a,损失率达26%,其中丹江水库坝下至兴隆水利枢纽段的COD环境容量损失量为9.15×104t/a,占汉江中下游河段COD环境容量损失量的77.6%;④由于调水后江水流速变缓和流量减小,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加,汉江中下游“水华”将可能上移至兴隆段并有加剧的趋势。
        同时,随着汉江中下游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将面临双重压力的叠加,一方面随着中线工程实施调水,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流域废水排放量增加,导致汉江中下游水污染加剧,将直接影响汉江中下游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

2.2库区淹没、移民问题突出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一期工程淹没十堰380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话:027-87275763

传真:027-87301015

邮编:430070

邮箱:hbsy_bgs@163.com

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经营发展| 科技人才| 党群天地| 职工风采|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珞狮路290号 鄂ICP备0502245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