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汉江,我们的母亲河
作者:    来源:湖北日报     日期:2011-12-06
湖北日报讯 第八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省荆楚文化研究会顾问 杨斌庆

“行程千里,摸清家底;欢声笑语,研究问题。”

11月,省政协汉江文化、南水北调工程考察团历时15天,行程4700多公里,从陕西宁强县汉源镇赵家河村箭竹岭汉江源头,到汉口龙王庙汉江入长江口,对1577公里长的汉江全程进行了考察。

这次汉江文化考察之行,是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是培养我们对汉江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过程,是研究南水北调与生态保护的过程。

万古不息母亲河民族精神千秋传

汉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汉江从古到今哺育两岸人民。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清泉北送,泽润豫、冀、京、津广大民众。在汉江流域,100万年前的郧县古猿人头盖骨化石打破了人类从非洲迁来的观点,5000年前的屈家岭稻种打破了水稻从印度传来的传说。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汉江文化开拓创新的特质,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炎帝早期在汉江流域活动,孕育了楚族。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丹阳建立了楚国。楚人初创在汉江流域的荆山,几代人披荆斩棘,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鼎盛时期,楚庄王胸怀大志,“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随国大夫季梁在早于孔子200年的公元前706年,针对随侯重神轻民的思想,提出“夫民,神之主也”,这是对我国进入奴隶社会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天命思想的大胆否定,是我国民本思想的滥觞,季梁为我国历史上无神论的先驱。这一“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对当今社会仍具重要意义。

在汉中勉县,我们参观了武侯祠和武侯墓。诸葛亮夙兴夜寐、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忘我工作、不辱使命的敬业精神的代表。

孝感历史上出了“二十四孝”中董永、黄香、孟宗三大孝子,并有“天仙配”的美丽传说。“孝感动天”,城市因此得名。孝感举办国际孝文化研讨会,评选“十大孝子”。弘扬孝文化,增强了道德自觉与自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汉江流域诞生了许多中国古代的伟大创造。编钟音乐、蔡伦造纸、青铜铸造失蜡法、火烧水激之法开通石门栈道、薄如蝉翼的丝绸、连发十箭的连弩等等。

出生于汉江流域的张骞在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中东、欧洲,开辟了丝绸之路,推动了民族进步与融合,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汉江孕育了《诗经》,也是《楚辞》的发源地,更是唐诗宋词的高产地,堪称艺术的摇篮。汉江文化高雅浪漫的艺术气质深深影响后世,至今仍闪耀着光辉。

打造汉江文化大品牌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文化发展繁荣的着力点。如何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与时代共进步?一路考察,一路思考,我们总结出传承优秀文化的“四化”。

现代化。用现代科技弘扬传统文化。汉中市城市规划局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一座展示城市文化的展览馆,运用电子书、环幕演示仓、城市千里眼、城市模型等新颖形式,集中展示汉中的文化亮点。郧西县以“牛郎织女”神话为题材,塑造了一头重12吨、长19米的铜牛,在海拔470米的城中山头上修建了一轮直径20米的月亮,吸引了众多游客。现代新技术,有助于提升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

生活化。孝感市力推孝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使孝道融入日常生活。他们从娃娃抓起,连续举办了6届青少年孝文化书信感恩活动,每届都有上百万青少年和家长参与。每年评选十大孝子,推选、投票、公示的全过程,也是全民受教育的过程。

产业化。武当山经过市场运作,提升了服务水平。“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主题宣传深入人心,游客源源不断。

网络化。网络时代,要充分利用网络宣传、传承、利用汉江文化,政府门户网站尤其应该承担此重任。

考察团成员认为,要从弘扬中华文化的高度,把汉江文化作为一个大文化品牌来塑造,打造汉江文化旅游长廊和汉江文化产业长廊。

为此,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把汉江大文化品牌建设,作为文化强省的战略重点之一。文化、旅游、城建等部门整体联动,以高品位的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社会各界齐动员切实保护母亲河

考察团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进行了考察。大家欣慰地看到:沿岸人民以国家大局为重,努力实现“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和“南北双赢,南北两利”。

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十堰市承担搬迁安置18万移民重任的同时,关停了污染严重的企业253家,关闭了黄姜生产企业63家,否决了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388个,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319.47万亩。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丹江口库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保持了10.3%的经济增长速度,能耗下降2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

扎实推进汉江中下游综合治理,积极应对调水带来的不利影响。汉江干流中游6个梯级开发工程已完成了王甫洲、崔家营两个。沿岸县以上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运行。引江济汉工程全线展开,稳步推进。

考察团也看到,南水北调毕竟影响较大,丹江口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汉江中下游是南水北调的重要影响区和唯一水量减少区,治理工程相当繁复,生态环境保护十分艰巨,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心重视。

悠悠母亲河,您哺育中华儿女,您泽被万代子孙。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话:027-87275763

传真:027-87301015

邮编:430070

邮箱:hbsy_bgs@163.com

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经营发展| 科技人才| 党群天地| 职工风采|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珞狮路290号 鄂ICP备202201104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