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穿越秦岭的梦想与希望--写在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开工之际
作者:    来源:中国水利报     日期:2011-09-02

    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消息传来,陕西水利人群情振奋,陕西各界欢呼雀跃。半个世纪的水利梦想,20多年的艰辛努力,终于使这一被称为陕西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水资源配置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焦渴干旱的关中大地看到了丰收的喜悦,陕西渭河将重新绿波荡漾、规模宏大的国家关天经济区有了水源支撑,西安国际大都市建设将不再为水焦虑,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也将高歌猛进……一个水资源配置工程,破解了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瓶颈制约,为西部大开发注入了强劲动力!
   “引汉济渭”是国家南水北调战略的延伸、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脊柱”
    陕西省地域狭长,横贯的秦岭将其划分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汉江、渭河分别是其最大的支流。水对于陕西省来说一直是弥足珍贵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缺水已日益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首要的制约因素。
   “干渴的关中地区年可供水53.68亿立方米,而到2020年关中地区总需水量将达到83.25亿立方米。”一直负责引汉济渭工程前期工作的陕西省水利厅副总工张克强告诉记者,“今后10年,随着关天经济区建设,水资源短缺矛盾将会集中显现。”这一点,也得到了众多水利专家的印证。据了解;目前关中地区实际用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资源量的极限,现年均缺水17.3亿立方米,一般干旱年份缺水24.7亿立方米,缺水程度高达34%。
   “地表水不足,理论上可以通过地下水来补给,但从总量来说我们几乎没有潜力了。以西安为例,2006年全百用水量5亿立万米,具中将近一半来自地下水。”一位水利专家指出。
    由于关中当地永资源已无开发潜幻,只能通过各种措施节水增效,并长期以超采地下水、挤占农业灌溉和牺牲生态水为代价来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竭泽而渔”式地开发利用地下水,造成关中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并发生大面积的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现象,最为严重的西安市区地裂缝达13条,长67公里,地面沉降面积超过160平方公里,局部地方地面最大沉降2.6米。以富饶著称的关中八百里秦川,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威胁。而多年来,被誉为陕西母亲河的渭河干流及其多数支流无法保证生态流量甚至断流,干流水质一直为V类,枯水期水质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威胁到沿岸20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
    事实上,比关中用水更为紧张的还有陕北。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快,到2015年其境内的可用地表水、地下水将开发殆尽,无水可用,而国家对于黄河流域用水总量实行严格控制。由于关中缺水,必然会对境内渭河等黄河支流的水量进行超负荷开发利用,这样一来,黄河用水指标又被用水基数较大的关中占用,陕北缺水局面几乎无法改变。
    面对严重的水危机,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陕南。据统计,陕南水资源总量为314.58亿立方米,占全省的70.7%;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是全国的1.8倍,是关中地区的9.9倍。而土地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65%、77%和90%的关中、陕北地区,水资源量只占全省的29%。特别是处在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7%。
    结合省情,在20世纪90年代初,陕西省水利厅就开始研究从陕南地区向关中调水的方案。老一辈水利专家跋山涉水现场踏勘,最终从嘉陵江和汉江水系的18个取水点、9条调水线路中筛选了3条调水线路,其中引汉济渭工程是最为现实、有效的解决之策。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200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都将引汉济渭工程纳入其中
    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省引汉济渭办公室主任洪小康说:“解决陕西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关中地区缺水问题,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案是实施省内南水北调,向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陕南要水,关中节省出用黄指标给陕北,全省一盘棋就活了。相比我省已建成的所有水源工程,引汉济渭的调水量远远超过已建成的任何一项工程,相当于再造了一条渭河。”
    各级各部门高度关注支持
    全力推进引汉济渭前期工作
    根据规划,引汉济渭工程主要由“两库(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两洞(黄三隧洞和秦岭隧洞)、两站(黄金峡泵站和三河口泵站)”六部分组成,即在汉江千流修建黄金峡水库和黄金峡泵站,从黄金峡水库抽水通过16.52公里的黄三隧洞(黄金峡—三河口)和81.62公里的秦岭隧洞输水至渭河支流黑河下游,接入关中供水系统,在汉江支流子午河上修建三河口水库,对子午河径流和需要调蓄的汉江干流水量调蓄后通过秦岭隧洞自流输水入关中供水系统,以填补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四大重点城市以及兴平、华阴等13个中小城市的工业、生活用水的大量缺口。
    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在考察引汉济渭工程后,认为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设有多项国内或世界第一:第一次从底部横穿了世界十大主要山脉之一秦岭;隧洞埋深世界第二,最大埋深2012米;隧洞长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长98公里;高扬程大流量泵站国内第一,最大装机容量165兆瓦;三河口水库坝高138米碾压混凝土拱坝国内第一。以上五项技术参数表明,引汉济渭是一项世界级的工程。而这些,又造成这项工程的难度极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隧道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二是工程运行调度最为复杂,三是工程优化设计难度大,四是移民及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繁重。
    为了破解这些技术难题,从2004年起,陕西省启动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前期工作,并通过座谈会、专题论证会、专家现场查勘、入户访问、媒体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和听取工程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群体和有关专家对工程建设及设计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环保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有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7年11月23日,水利部部长陈雷视察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坝址,指出引汉济渭工程对缓解关中缺水矛盾、保证城乡供水安全、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表示水利部将大力支持项目前期工作。
    2007年12月16—17日,水利部与陕西省政府在西安联合召开咨询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南水北调办、长江委、黄委等单位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调水规模、工程总体布局方案以及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等进行咨询讨论。会议在基本肯定工程必要性和总体布局方案的同时,提出以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为原则论证确定近期调水量,就秦岭隧洞施工、项目环境影响等补充专题报告。
    2008年4月9日;陕西省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并上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当月19-21日,水利部水规总院在北京召开了《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调水规模专题报告》技术讨论会。
    2008年9月,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召开了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分析阶段成果汇报会。
    2008年12月23-28,水利部水规总院在北京召开了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会。
    2009年3月1日,水利部部长陈雷与时任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在京共同签署《加快陕西省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加快陕西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提出要重点做好水利规划工作,加快推进引汉济渭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2009年3月22-24日,水利部水规总院对项目建议书进行复审,通过了对项目建议书的技术审查。
    2009年4月,陕西省先后组织召开了省、市、县各级座谈会7次,邀请各级计划、水利、环保、林业、农业、国土、统计、卫生、文化等部门代表参加了会议,发放调查表200多份,在网络、报纸等媒体发布公告,广泛听取对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2009年6月,引汉济渭项目建议书顺利通过水利部部长办公会审查。
    2009年7月,陕西省组织召开了引汉济渭工程秦岭特长隧洞设计方案专题论证会,中国科学院张国伟院士、中国工程院王梦恕和梁文灏院士、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史玉新等8位在国内隧洞界久负盛名的专家教授参加了论证会。
    2009年7月,水利部将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函送国家发改委,同意该工程项目建议书。受国家发改委委托,2009年11月和12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分别在西安和北京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评估。评估期间,设计单位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进一步优化了设计方案。
    2010年5月,中咨公司将引汉济渭项目建议书评估报告报送国家发改委。
    2011年3月1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陕西引汉济渭等调水工程前期工作。
    2011年7月,项目建议书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立项。
“没有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和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我们的项目是不可能这么快立项的。”陕西省引汉济渭办有关负责人说,“而广泛的科学论证又使得困扰这项工程的四大难题逐一得到破解。”

    开启陕西水利之最
    举全省之力推进项目建设
    引汉济渭工程总投资为177亿元,总工期约11年。该工程将成为陕西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该工程列为陕西省““十一五”"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话:027-87275763

传真:027-87301015

邮编:430070

邮箱:hbsy_bgs@163.com

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经营发展| 科技人才| 党群天地| 职工风采|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珞狮路290号 鄂ICP备202201104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