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利保障
作者:陈雷 来源:水利部
日期:2008-01-25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总结2007年水利工作,分析水利形势,交流工作经验,研究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意见,部署2008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工作,推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利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淮河时特别嘱咐,防治水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兴修水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要解决好水的问题,并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水利工作。回良玉副总理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在书面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做好水利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水利工作成绩,进一步强调要围绕五个方面,着力抓好事关水利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我们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
一、全面回顾和充分肯定2007年水利工作
200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各级水利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呈现了发展加快、改革深化、管理加强、服务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一,防汛抗旱取得全面胜利。2007年,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旱灾害呈现先旱后涝、北旱南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的局面。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台风前少后多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严重。全国农作物受洪灾面积1.8亿亩,受灾人口1.8亿。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夏伏旱,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作物生长关键期,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全国农作物累计受旱面积5.99亿亩,有2756万农村人口因旱发生饮水困难,106座城市一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供水紧张。
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一线,察看灾情,慰问群众,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抗灾的士气和干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防汛抗旱的首位,强化应急管理,依法有序防控,加强预测预报,科学调度决策,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抗灾减灾作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靠前指挥,有关部门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夺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
总的看,2007年洪水虽大,但防控有力;台风虽强,但应对有序;灾情虽重,但损失较小。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全国因洪灾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减少五成,洪涝灾害经济损失较常年同期减少两成,防洪减灾效益达2000多亿元。全年完成抗旱灌溉面积近4亿亩,挽回粮食损失450多亿公斤,解决了3100多万城乡居民的临时饮水困难。防汛抗旱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达到340多亿元,较上年增长14%,为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务院确定的治淮目标基本完成,治淮总投资完成81%,实物工程量完成85%,19项骨干工程中,13项全部完成,4项基本完成,2项正在加快实施。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了治淮建设的顺利进行。已建治淮工程在抗御2007年淮河大洪水中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
其他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研报告进一步修订完善,西线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三峡船闸闸首续建工程和右岸首批三台机组通过验收,三期工程建设步入尾声。长江荆江河段河势控制、“两湖”治理、黄河下游治理、湖南皂市、黄河西霞院、辽宁大伙房输水二期、甘肃引洮、西南中型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塔里木河治理、黑河治理、首都水资源保护工程深入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全面启动。一批重点水库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淮河临淮岗、太湖杭嘉湖南排、长江荆江大堤加固、宁夏沙坡头等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水文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增加到10亿元,带动了地方投入的增长。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江苏省级财政每年投入5.5亿元用于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浙江实施千万亩农业节水工程,广西、甘肃、贵州积极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安徽、福建抓紧水毁工程修复,河北、内蒙古、宁夏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出台了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实施意见。
水土保持进一步加强。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4.5万平方公里,实施封育保护3.3万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坝900座。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等重点水土保持工程稳步推进,启动了丹江口水库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黑龙江、吉林等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青海、西藏加强了江河源头的生态保护。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生态修复试点取得成效。全国审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2.2万个,开发建设单位投入370多亿元实施水土保持。启动了开发建设项目监督执法专项行动。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基本完成并取得预期成果。
农村水电建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村水电年新增装机600万千瓦,在建规模达2000多万千瓦。小水电代燃料扩大试点项目全面启动。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稳步推进。湖南、贵州、四川等10多个水能资源丰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出台了加强水能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
第三,年初部署的四件大事取得明显成效。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效显著。落实中央投资64亿元,地方配套和群众筹资投劳66亿元,解决了近3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会同有关部门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好100个示范县建设。加快水利血防工作,解决了血吸虫疫区19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浙江提出在全国率先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山东全力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作,陕西举全省之力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湖北成立了副厅级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加快。对全国水库病险情况进行了普查,编制了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中央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年落实中央投资64亿元,其中中央水利基建投资32亿元,用于290座大中型、262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2亿元,用于120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管理办法,强化了安全鉴定、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浙江实施千库保安工程,明确提出力争三年内完成三类坝水库和重点小型二类坝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江西、重庆等地加大了地方筹资和工程建设力度。
灌区“两改一提高”稳步推进。中央分别投资16亿元和1.92亿元,对235个大型灌区和28个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了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和牧区水利项目建设。中央投资5亿元对33处大型排涝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工作顺利启动,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参与式管理机制逐步得到推广。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基本兑现。水库移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总体稳定,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确保政策兑现、确保资金安全、确保社会稳定”的目标。移民条例得到贯彻实施,新建和在建水利工程移民工作不断加强,水利扶贫取得新成效。
第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经国务院审核同意并印发。发布了城市综合用水量、再生水水质等3个水利行业标准。黄河流域率先将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落实到支流及市县。全国取水许可证换发工作完成近半,对违规取水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和严肃处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开始实行水资源论证,流域管理机构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2100多份,否决了100多个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依法扩大了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加大了征收力度。水资源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北京、上海、海南等地水务管理不断完善,广东省健全了河流管理机构,强化了水资源管理。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新成效。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全国试点扩大到42个,省级试点100余个,张掖、绵阳、大连试点通过验收。新疆加大了塔里木河流域节水改造力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北京、天津、宁夏等地出台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
强化了水资源统一调度。国务院批复了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意见。黄河连续8年不断流。山西、河北两省连续5年向北京市集中输水,提高了首都供水安全保证程度。通过珠江压咸补淡水量统一调度、引黄济淀等,为重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