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人民日报时评:如何直面水资源困境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07-09-07
〔编者按〕8月28日,水利部陈雷部长、鄂竟平副部长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在8月30日的《人民时评》栏目发表王慧敏的署名评论文章。陈雷部长批示:“这篇时评,简短深刻,值得一读。”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即使在暴雨频降、洪涝灾害频发之年,水资源短缺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8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介绍中国防汛抗旱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在水利部部长陈雷答记者问时,人们又听到了这些令人焦灼的数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北方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5%,水资源总量只占到全国的19%……
  这一国情,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当我国经济驶入快车道的时候,缺水,正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上世纪80年代初,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56个,目前已经发展到了164个。河北省水利厅一位“老水利”说,解放至今,河北已经更新了5代取水工具:先是水车,接着是离心泵、简易深水泵、工业深水泵,现在要用潜水电泵。随着工具的更新,地下水水位也从几米、几十米、几百米、上千米,层层向下推进。许多地方甚至打到二三千米深都见不到水……
  水资源既是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缺水,不但影响了工农业生产,还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深层地下水和煤炭一样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抽去多少就会留下多大的窟窿。北京周围已形成了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沧州则达到5万平方公里。漏斗,会导致地面下沉,50年来,天津市区地面已下沉了3米;漏斗,还会造成海水倒灌,诱发地震……
  这些年,为了解决水资源矛盾,国家加大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力度,各地也因地制宜采取了许多节水措施,应该说,成效是显著的:苏锡常地区近几年地下水位回升明显,趵突泉重新喷涌,一向缺水的新疆,推广喷灌、滴灌等田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700万亩,每年可以节约出33个天池的水量……
  但在水资源如此紧缺的现实下,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就在黄河下游群众不得不靠咸水度日的同时,上游有些地方不是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吗?而被断流吓怕了的下游群众,近些年纷纷修建蓄水工程,只要黄河有水,不管需要不需要,拼命引蓄。可一到汛期又不得不放掉……
  有人算过一笔账,我们的灌溉亩均用水量超过美国,是以色列的10多倍……难怪有人说,如果不增强节水意识,即使实施了南水北调,问题仍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解决缺水问题,不仅是水利部门的责任,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有责任;而保护水资源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要将社会、经济、法律等关键因素综合考虑。近年来,为推动公民节约用水,我们采取逐步提高水价的方式,也确有收效。但缓解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状况,除了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寄望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因为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是挥霍水资源的罪魁。
  “滴水,一小时会浪费3.6公斤的水,一个月就是2.6吨;连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浪费17公斤,每月就是12吨。”只有这些来自于生活的点滴算计,不仅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习惯,更能贯穿于社会生产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才不会遥远,突破水困境的希望才能实现。(作者:王慧敏)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话:027-87275763

传真:027-87301015

邮编:430070

邮箱:hbsy_bgs@163.com

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经营发展| 科技人才| 党群天地| 职工风采|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珞狮路290号 鄂ICP备202201104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