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作者:孙太旻 通讯员翟李越    来源:水利部网     日期:2006-02-17
本站讯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黄河上中游管理局2006年全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目标。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并把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水利部明确提出要抓好流域及重点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快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封育保护工程。加强执法监督,有效控制开发建设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黄委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按照"先粗后细"的原则,构筑黄河粗泥沙"第一道防线",提出对7.86万平方公里的多沙粗沙区,尤其是1.88万平方公里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实施综合治理和重点治理,力争"十一五"末进入黄河的泥沙在现有水平上再减少2亿吨。

  水政水资源管理的重点任务是加强黄河上中游河段的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体制,积极支持流域及相关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范行业间水权转换,进一步优化黄河水资源配置,保障汛期输沙用水和非汛期河道基流,确保黄河不断流。

  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水利部和黄委的明确要求,不仅为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十五"期间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构筑黄河粗泥沙"第一道防线"任重而道远。今后工作中仍有许多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治理任务艰巨,难度愈来愈大。目前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仍有6700多万亩,其中25度以上的达690万亩,急需改造。特别是7.86万平方公里的多沙粗沙区,治理任务异常艰巨。新的人为水土流失不断增加,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压力。

  二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和河道执法等任务艰巨。随着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以及晋、陕、宁、蒙地区能源及重化工基地的建设,用水需求越来越大,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确保黄河中游不断流的形势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三是基础研究薄弱,科研缺乏重大突破。在水土流失规律、土壤侵蚀机理、坝系相对平衡理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水权制度改革与推广等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方程尚未创立。与洪水预报相比,泥沙预报滞后,随机预报仍属空白。水土流失监测评价体系尚未健全,覆盖水土流失区的监测网络体系还未形成。重大科研成果少、水平低,与生产结合紧密和实用性强的先进技术仍比较少。

  四是管理机构经济基础差,职工收入低。机构所属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经营范围雷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在管理模式上,政事企没有完全分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竞争力差,很难走向市场。造成经济支撑管理的水平低,很难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五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干部队伍素质结构还不尽合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影响到了科技治河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针对目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作为黄河水土保持的代言人,正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面应对。全局上下将通过对水土保持及水行政管理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指导等,努力为新时期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水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再立新功。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话:027-87275763

传真:027-87301015

邮编:430070

邮箱:hbsy_bgs@163.com

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经营发展| 科技人才| 党群天地| 职工风采|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珞狮路290号 鄂ICP备0502245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