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可遥感动态监测
作者:人民长江报 来源:水利厅
日期:2005-12-08
一项旨在监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研究课题,日前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这是我国首次将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用于国家级大型调水工程的生态环境监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越7省市,总干渠输水线路总长1400多公里,调水将改变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加之工程施工、移民等诸多因素的作用,对水源区、受水区和输水区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2003年7月启动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项目”,克服传统的地面监测方法的不足,应用具有快捷、信息丰富、大尺度特征的遥感技术,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汉江中下游地区、受水区3个试验区的水土流失、滑坡与塌岸、河道变迁、水质、土壤盐渍化、植被覆盖及长势、地表水分布等环境因子进行动态监测,并结合地面观测数据和水文、地质、气象等基础资料,通过专用的软件进行分析,从而及时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环境效应和变化趋势。
据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及时掌握环境变化趋势,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提供宏观的科学数据和决策依据,并采取措施使正面效应得到最大发挥、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此外,到目前为止,我国各级政府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动态遥感监测运行系统。在今后十年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线工程、三峡工程都将建成投入运行,黑河、塔里木河流域的调水还将进一步实施,西部一些水能资源开发项目也将陆续建成或开工,这些超大型工程必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正面或负面的重大影响。该课题的成功实施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有关专家认为,该课题成功研究开发的这一套面向工程应用、面向政府决策、面向建设规划的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运行系统,将为中央监测全国的生态环境、省市政府监测辖区内生态环境及专门性问题、跨地区、跨流域水利建设工程监测评价工程的生态效应提供一个高效而先进的手段或提供借鉴。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优化工程的调度与运行、提高经济布局与环境的适应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