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润鄂北 妙笔写辉煌
——文化采风活动侧记
春末夏初,麦浪泛黄,稻花飘香。由省水利厅文明办、省水利文协、鄂北局联合组织的文化采风活动正式启动了,来自全省水利系统的13名作家、诗人、画家、书法家、摄影师,会同中国水利文协、省水利厅文明办、省水利文协和鄂北局的领导,走进鄂北工程建设第一线,实地了解鄂北工程建设情况,捕捉创作灵感,寻找创作源泉,现场开展书法、绘画、摄影、诗文创作等活动,真实记录“湖北水故事”、及时传播“湖北水声音”、积极沉淀“湖北水文化”,讴歌湖北水利战线上的人和事。
引丹治旱送清泉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水源是丹江口水库,取水口在清泉沟。清泉沟,谓“沟”名实不符,谓“泉”似有似无,谓“清”确不含糊。它位于丹江口水库的西北角,鄂豫两省交界处,是襄阳市引丹灌区和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共用的取水建筑物,斜对岸不足1公里处的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又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取水口。
清泉沟取水口位于湖北引丹第一闸下游45米处,利用清泉沟部分隧洞,在离进口左侧90米处设分岔隧洞,其后有分水控制闸与鄂北工程干渠连接,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由取水建筑物、输水明渠、暗涵、隧洞、倒虹吸、渡槽、节制闸、分水闸、检修闸、退水闸、排洪建筑物等工程组成,全线自流引水,自西北向东南横穿鄂北岗地,止于孝感市大悟县王家冲水库,输水线路总长约270公里。
据介绍,建成后的清泉沟取水口将启动信息化管理,包括闸门远程控制装置、数据传输网络、水位计、流量计、视频监视系统等,能远程实时查看清泉沟取水口周围环境及运行状况。正是:清泉润鄂北,管理上台阶。
涵管千寻走卧龙
初夏时节,绿肥红瘦,艳阳高照。在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曾岗村,鄂北工程全长72公里的倒虹吸首段正在紧张施工,机声隆隆,尘土飞扬。倒虹吸工程横跨老河口、襄州、枣阳三市区,是鄂北工程各标段中最大的工程,也是亚洲最长的倒虹吸工程。工程采用PCCP管,大型履带吊车将每根60吨的PCCP管先吊起,然后慢慢降落在深坑槽底,三排並设深埋地下。施工技术人员克服鄂北膨胀土独有的“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的施工环境,冒着铺设超长倒虹吸工程的大风险,充分做好防渗、边坡支护等安全措施,井然有序地抓进度,赶工期,让这条巨大的地下长龙默默地一路向东。
渡槽万尺贯长虹
渡槽有矩形和U型,预应力和非预应力,施工工法有架槽机、造槽机、满堂支架法等。孟楼渡槽位于老河口市孟楼镇,是鄂北工程全线22座渡槽中连续长度最长、规模最大的渡槽。该渡槽槽身为三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场预制,采用架槽机工法安装,架设时采用“槽上运槽”方法。其结构形式及施工工法均为我省水利工程施工中首次采用。
孟楼渡槽槽身为单槽双侧墙矩形槽,单跨长30米,空槽重量1200吨,运用整套机械化设备完成现场浇筑和预制安装作业,减少了大量辅助机械和人工操作,场地适应性强,不受地基、水位、汛期等地理环境影响,对大吨位吊装设备架设技术、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均提出了严格要求。截止目前,顺利完成了孟楼渡槽全部槽身安装任务,渡槽全线贯通。
鄂北工程输水线路进入枣阳段以后,逐步进入由平原岗地向丘陵、山区过渡的地形,建设项目多为明渠、暗渠、隧洞、渡槽相互交织。沙河渡槽是该段控制性工程,位于枣阳市城区的北部,跨越流经枣阳城区的沙河,槽身跨度大,平均墩身较高,槽身采用单孔梁式三向预应力矩形槽结构,采用满堂脚手架工法施工,施工难度较大。
穿山越岭亦铿锵
五月的风,清爽宜人;五月的雨,浓烈清新。当采风团一行抵达鄂北局广悟建管部时,已是暴雨如注,道路泥泞,无法亲临施工现场,只能通过展板和PPT来重现热烈的施工场面。
鄂北工程干渠共有隧洞55座,除纪洪隧洞出口约3公里洞段为土洞,其余均为岩石隧洞。其中进口位于宝林乡下彭湾村的宝林隧洞最长,下穿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埋深大,交通布置困难,大胆采用TBM法施工。鄂北宝林号TBM将几十个独立的子系统集成一体,是国内首台最小直径的敞开式硬岩隧道掘进机,设计日均进尺20米,将掘进、支护、出渣等施工工序并行连续作业,在复杂地形地貌埋深大的隧洞施工中,打破传统钻爆法,创新施工方式方法,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为省内水利工程施工之首创。
鄂北精神堪称颂
5月15日晚,鄂北局枣随建管部会议室灯火通明,“故事分享会在这里摆起了“龙门阵”。采风团全体成员以及建管部员工七八十人,倾听建设者在工程一线的真实感人故事。既有老陈的故事,也有“湘部长”的故事,还有那年那人那些事;既有“登门”记,暴走“甘”,也有寻砂之悟,还有那指挥部里的“工作狂”;更少不了那些工作一丝不苟、质量严格把关的年轻的施工技术人员。尤为值得点赞的是鄂北局丹襄部的“五朵金花”,她们爱岗敬业,勇于奉献,舍小家顾大家,青春献给鄂北大地,笑靥绽放在鄂北大地。
在这次采风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中国水利文协何源满会长亲自向鄂北局赠送了一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巨幅字画,以示鼓励和祝贺;在北京通成达项目部的会议室里,湖北水利文协沈伟民秘书长奋笔写下“调水能吃千般苦,为民何惧万事难”的独门隶书联,表达了战斗在鄂北工程一线的万名工作者的心声;在全部架设完成的孟楼渡槽前,湖北水利系统的知名书法家鞠业新笔走龙蛇,留下“丹江碧水润鄂北,走笔疾书谱华章”的条幅,是对鄂北工程的前景的美好祝愿!
丹江碧水润鄂北
鄂北地区地处南襄隘道,南北气流不易不予停留,是湖北省有名的“旱包子”,旱灾发生频繁。为彻底解决鄂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满足受水区500万群众的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用水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湖北水利“一号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应运而生了。
“一号工程”的水源是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为全程自流引水提供了条件,是实现全程自流的长效工程,并将打造成人水和谐的绿色工程,融入汉唐楚韵等仿古建筑元素,凸现历史人文特色,构成汉江生态经济带一道靓丽风景线,集环保、人文、景观于一体,宛如一幅人水和谐画卷,一条绿色生态长廊,成名名副其实的一流生态示范工程。
经过三天的颠簸,采风团探访了鄂北局广悟、枣随、丹襄三个建管部,实地考察了龙泉河渡槽、沙河渡槽、倒虹吸(PCCP管吊装、埋设)、孟楼渡槽和清泉沟取水口,分享了工程建设者的感人故事,穿越鄂北,穿越汉唐,几多感动,几多收获。故欣提秃笔,赋词一阕,略抒胸臆!
【鹧鸪天】赞湖北水利“一号工程”
当代愚公好儿郎,不输大禹几分狂。
引丹补水万方碧,润北滋东解旱荒。
穿九曲,越千岗。渡槽隧洞亦铿锵。
随州大悟应城远,直下襄阳过枣阳。
TEL:027-87275763 EMAIL: hbsy_bgs@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