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地勘队伍与共和国一道成长
作者:本网 来源:本网
日期:2009-09-24
我省水利水电地勘队伍的成长,应追溯至共和国成立之初。60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简易的生产工具到科技含量较高的勘察装备,从只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和数名地质院校培养的地质人员,发展成为今日50余名正规地质院校毕业分配而来的本、专科生,并有多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的队伍,走过了一条曲折而又辉煌的道路。在庆祝共和国六十华诞之时,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道路很有意义。
根据历史事件的发展,我院地质队大约经历了如下四个时期:
一、艰苦创业时期(1956年以前)
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水利事业刚起步,工程地质勘察几乎一片空白。为了水利建设的需要,当时抽调了三人搭起一个班子,使用钢钎、考古钻等简单工具探测河床覆盖层的厚度。到1955年才陆续抽调一部分机械工人,复员退伍军人组成一支约50人的勘探队伍,印尼归国华侨是唯一的技术参谋,逐渐配备了苏式50型和KAM型钻机。这个时期,尽管技术水平较低,但毕竟在专业技术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奠定了我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队伍的雏型,为后来设计院地质大队的组建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成立、发展时期(1956-1966年)
1956到1958年,随着人民政权得以巩固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全省掀起了水利建设的热潮,水利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以省水利厅勘测设计处215人为基础,1956年正式组建起水利设计院。由当时勘测室地质组及两个钻探队扩展到有地质技术人员20名,钻工170名的专门地质勘察队伍。并于1959年正式成立了地质勘察大队,能开动钻机8~10台。在省地矿局汉北地质勘探队的协同帮助下,先后完成了徐家河水库、晏店水库及南河电站的地质勘察任务。与此同时,勘探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掌握了悬吊方法搬运钻机和简单水质分析技术。
1962到1966年对“大跃进”中的“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进行了认真的总结。针对富水水库大坝未彻底清基,坝基产生渗漏,危及大坝安全的情况,1962年地质大队按设计需求自行设计改进了钻探设备,成功地打出了一批直径φ375mm的减压井,运行情况良好。嗣后将这一技术运用于堤防工程,在荆江大堤观音寺闸布设减压井,效果也较好。
1963到1964年间,我队首次将电法勘探技术应用于富池口闸的勘探选址工作上。土钻组先后进行了富池口、田关和新沟等一批涵闸、泵站的工程地质勘察。此外,还拓宽了工程地质勘察业务范围,开展鄂城水泥厂圆筒式仓库的地质勘探,粘土矿勘探和铁山、秀山石灰岩的勘探。经省矿产局储备委员会评审通过,并获好评。这期间,还完成了松滋洈水水库、谷城沄口水库(北河水库)、南漳石门水库、三道河水库和云台山水库、宜昌罗葱坪和雾渡河等水库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为我省水利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年)
1965年,我队一工区和三工区分别从鄂南和鄂西北调往清江高坝州电站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之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高坝州电站的地勘工作不得不停下来。这期间只完成了新沟、汉川和沉湖泵站的勘探和通城百丈沄电站的地勘任务。另外,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防洪工程和丹江口引水工程也作了少量地勘工作。1969年底,葛洲坝水电枢纽工程上马,主要部门决定,解散设计院,将我队整建制调往葛洲坝工程局,与长江委三峡大队、长沙勘测设计院勘测大队、湖北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勘测大队一道参加葛洲坝水电枢纽勘测设计大会战。这期间参战人员发扬吃苦耐劳、奋勇拼搏的精神,完成了长江主航道水上钻探及其他建筑物的勘探任务,获得了较高的声誉。1973年我省与水利部商定,抽调部分勘测设计人员回汉充实当时的湖北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地质勘察队伍。
四、重建成熟时期(1976-2009年)
1976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开始拨乱反正,重建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将我省水利水电事业推向新的高峰。1985年地质大队扩充到110人,其中地质人员48人,钻工62人;淘汰了苏式KAM-300型钻机,全部更新为国内各探矿厂生产的各种型号的油压钻机,全面推广了人造金刚石小口径钻探,提高了高芯采取率。物探工作陆续增添了声波仪、地震法勘探、电法勘探及无线电透视设备等。建立了水质分析实验室。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实验,野外大型抗剪和变形试验,从设备到人员都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并且还增添了点荷载及轻便剪切试验仪器。土基勘探中,除了标贯试验各种取土器外,还增加了十字板剪力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野外原位测试技术。在温峡口水库加固工程勘探工作中,还与南京水科院合作开展了同位素追踪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9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岩石质量分级及检测GPS和各种工程勘测软件等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精度和进度。在专业人员素质及技术装备提高的同时,水利水电勘察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段时间内,我队进入了鄂西山区。面对山高谷深,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我队除了发扬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精神外,还派人去外面参观学习、收集资料。我们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比较先进的勘察手段,查清了各项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选择设计兴建了一批地质条件较好的工程。改革开放30余年,我院在鄂西山区设计建设了近30余座高坝大库(坝高75-135m)。这些工程绝大多数已建成发电、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队还完成了大江大河的堤防整险加固的工程地勘工作。如荆江大堤、洪明分蓄洪工程、黄石、黄广大堤、阳新大堤、黄州大堤等以及一批跨堤中大型涵闸、泵站灌溉排涝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及汉江中下游(丹江口大坝以下)梯级开发的地勘工作。
我院地勘队伍随着共和国一道成长、发展、壮大。面对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新任务,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提倡严谨的科学态度,发扬创新精神,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提高水利水电科技含量,为共和国再展宏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