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工风采 » 水院文苑 »

我们参加了长江第一坝的工程建设——老照片勾起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
作者:刘俊彦 陈雪先    来源: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日期:2009-09-21
这张照片摄于1971年春,地点是宜昌市葛洲坝镇金山脚下,照片中的男孩是我们的儿子,刚上小学,正在和小朋友一起做作业。照片的背景是我们家住过的芦席工棚,工棚的前面是陡坎,工棚的背后是进场铁路,儿子每天就是从这里背起书包独自一人到几里外的宜昌市北门小学读书,没人接送,没有条件得到那种娇贵。

1969年“十九大”开过以后,为了让知识分子下楼出院,“脱胎换骨”,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撤消了湖北省水电勘测设计院的建制,大部分设计人员下放到农村劳动锻炼。地质队、测量队由于是以工人为主体的队伍,所以编制没有撤消,整建制调往“330工程指挥部”,参加“330工程”大会战。“330工程”在当时是很神圣的,因为1970年3月30日毛主席亲自批准了在长江上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赞成兴建此坝。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330工程”是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垻,是三峡工程建设前的实战准备,又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我们有幸能参加“330工程”大会战,成为一名葛洲坝人,感到十分光荣、十分自豪。

工程建设的初期,条件是艰苦的。我们接到参加“330工程”大会战的指令后,迅速行动,男女老少齐上阵,连夜将几十吨器材物质装运上船,运往葛洲坝。器材一到,连行李都来不及打开,马上安装钻机,准备开钻。当时“学大寨”艰苦奋斗的精神;“学大庆”自力更生的精神正深入贯彻在葛洲坝人的心目中,“先治坡,后安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这样,我们一边勘探,一边搭建工棚,于是就有了照片上值得怀恋的工棚背景。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连吃饭都在工地。当时工地上流行的豪言壮语是:“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条件虽苦,但工作上我们可不含糊。参加“330 大会战”的勘探队伍来自四面八方,我们湖北省去的这支水电工程地质勘探队伍,勇于拼搏,敢打硬仗,较好地完成了大会战的地质勘探任务。当时,在长江上进行水上勘探作业的队伍,除了长委三峡地质大队以外,就是我们这支队伍了。大会战中,我们这支队伍榜上有名,得到好评,有目共睹。在工作质量上我们也不敢马虎,有过深刻的教训。那是三江(长江上的分汊河道)上游围堰深基坑开挖的关键时刻,遇上了流沙层,影响了施工进度。追查原因是我们的一个钻孔没有将纯细砂层明确地反映在钻孔柱状图中,而是笼统地划分为砂卵石层,这就影响了设计开挖边坡的准确性,给施工带来了被动,延误了工期。当时的“勘测设计团”十分重视,召开全团职工大会,十分严肃地对相关责任人公开点名批评,好在这些人根红苗正,没有受到更严厉的处分。从此以后,我们在工作中更加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力求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在葛洲坝兴建过程中,我们也牢记周恩来总理对葛洲坝人的忠告: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翼翼,高质量地完成毛主席亲自批准的葛洲坝工程。从此,每当我们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每当我们工作质量得到新的提高,我们都会喜笑颜开,都会从内心唱出我们喜爱的歌:“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意志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1976年,“四人帮”倒台,“拨乱反正”相继展开,各设计院相继恢复,出于种种原因,我们在葛洲坝工作十年以后,又回到了湖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继续从事我们钟爱的水利勘测事业。而原来的一些老同事、老朋友大部分留在葛洲坝,他们或他们的子女有的又参加三峡电站的工程建设,继续实现毛主席“高峡出平湖”的遗愿。照片中的男孩,在葛洲坝修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考进了武汉一所高等学府,现在妻子、孩子、房子、车子、票子,“五子登科”,都有了,过着幸福的小康生活。

人生如梦,一晃将近四十年过去,仿佛弹指一挥间。本世纪初,我们曾旧地重游,再访我们曾用汗水浇灌过的那片热土,镇金山脚那片我们难以忘怀的地方,如今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风景如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些当年参加过葛洲坝建设的老同事、老战友,相聚一堂,叙说往事,感慨万千,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当年老战友,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满怀豪情写春秋;今日又聚首,鹤发童颜,笑容依旧,国兴家和心无忧。”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社会就是这么发展,历史就是这么传承,螺旋式的不断向上攀升。“前人栽树”可能翻过不少沟沟坎坎,走过不少曲曲弯弯的路,他们为社会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付出了辛勤劳动,我们不应该忘记。在即将迎接新中国60华诞的今天,我们更不应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流血、捐躯的革命英雄、革命先烈们!向他们致敬!向他们鞠躬!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话:027-87275763

传真:027-87301015

邮编:430070

邮箱:hbsy_bgs@163.com

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经营发展| 科技人才| 党群天地| 职工风采|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珞狮路290号 鄂ICP备202201104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