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季羡林先生
作者:宾洪祥 来源: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日期:2009-07-28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比较文化学家、佛学家、翻译家、散文家。1911年生于山东临清县农村,2009年7月仙逝于北京。近十年来极负盛名,他的人生经历和文章给了我们许多精神力量,许多人都怀念他。
2005年十月份,我有幸买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随笔集《二月兰》,这本书五年来一直在我的随身包里,它在我极其艰难的日子里一直陪伴我,鼓励我。其中有许多篇章是反复看,并且轻声诵读的。
一、勤奋
季老是勤奋的。他在《虎年抒怀》(1988年1月17日)写道:“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说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我比较勤奋。我一生没有敢偷过懒。一直到今天,我每天仍然必须工作七八个小时。碰巧有一天我没有读书或写作,我在夜间往往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痛责自己虚度一天。”
“四五十年来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前后差不了五分钟。古人说:“黎明即起”,对我来说,这话夏天是适合的,冬天则是在黎明之前几个小时,我就起来了。我五点吃早点,吃完立即工作。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爬格子。几十年来,我已经爬出了上千万的字。这些东西都值得爬吗?我认为是值得的。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决不是为了吃饭。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决不能白白把生命浪费掉。”
在《九十抒怀》中写道:“在从八十岁到九十岁这个十年内,在我冲刺开始以后,颇有一些值得纪念的甜蜜的回忆。在撰写我一生最长的一部长达八十万字的著作《糖史》的过程中,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我每天跑一趟大图书馆,风雨无阻,寒暑无碍。燕园风光旖旎,四时景物不同。春天姹紫嫣红,夏天荷香盈塘,秋天红染霜叶,冬天六出蔽空。称之为人间仙境,也不为过。然而,在这两年中,我几乎天天都在这样瑰丽的风光中行走。可是我视而不见,甚至不视不见。未名湖的涟漪,博雅塔的倒影,被外人视为奇观的胜景,也未能逃过我的漠然,无动于衷。我心中想到的只是大图书馆中的盈室满架的图书,鼻子里闻到的只有那里的书香。”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八十多岁的人,在凌晨四点多钟,走在北大寂静的林荫道上,走在北京的街头,“风雨无阻,寒暑无碍”地连续走过七百多天,该是多么有毅力啊,他的心中该是充满怎样的信念?我想他走在长安街上是高贵而挺拔的。
二、节俭
季老是节俭的。他在《漫谈消费》中写道“我对吃,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早晨一般是面包或者干馒头,一杯清茶,一碟炒花生米,从来不让人陪我凌晨四点起床,给我做早饭。午晚两餐,素菜为多。我对肉类没有好感。”“我的衣服,多半是穿过十年八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多半属于博物馆中的货色。一身蓝色的卡其布中山装,春夏秋冬,永不变化。”
季老肯定不差钱,他的工资、他的稿费应该足够他保持较好的生活,但他是如此简朴。大道至朴,正是这种对日常生活的节俭,而把生命重心全部用于事业中,用于追求创造中,才成就其伟大的一生。
三、平和
季老是平和的。他在《走运与倒霉》中写道“从历史上到现在,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不倒霉则走不了运。理解祸福的辩证关系,就能够让我们头脑清醒,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
“我走过的漫长的道路并不总是铺着玫瑰花的,有时荆棘丛生。我经过山重水复,也经过柳暗花明,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我曾到阎王爷那里去报到,没有被接纳。终于曲曲折折,颠颠簸簸,坎坎坷坷,磕磕碰碰,走到了今天。”季老历经风雨百年,世事沧桑,正是他的平和心态完成了不平凡的人生。
四、智慧
季老在学术上智慧和成就我不写,网上有。这里单说他对“爱情”的解说有着一种大彻大悟的通透智慧。
他在《人生的哲学》中谈到“爱情”,写道“爱情是一种朝三暮四、变幻无常的东西,不及友谊好。千古名著《西厢记》中也只有一篇“酬简”精彩,也就是“以身相许”。杨贵妃与唐明皇也是假的,因为后宫有三千佳丽,而爱情是排它的。”所以季老认为:“恋爱结婚是正道,但不可花太多时间在上面,而要多花时间在工作和学习上。” 季老年轻时在德国求学十年,与异国女子有一段美好的爱情,但季老为了祖国的大爱,为了事业而放弃了那份爱。
这种对爱情的透悟对我们年青人是有启迪的,连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都值得推敲,何况我们普通老百姓呢?
五、重情
季老特别重视友情。他在书上写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赫赫有名的大学者,在《二月兰》中写了老舍、冯至、胡乔木、陈寅恪、张岱年、胡适之等名人。他们是他的老师和朋友,当然还写到他的德国老师们。他在《回忆陈寅恪先生》中写道“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他的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陈寅恪先生的讲课方法对我们的设计报告编写极有借鉴意义,我们写的报告能让人有享受的感觉吗?
季老的善良、正直、和蔼、爱国、坚守、淡泊名利、耐住寂寞等品格也在《二月兰》中有精彩描述。所有这些都给我生活和工作上的指引,让我时刻怀念他。
我想正是勤奋和智慧成就了他的学术辉煌,正是节俭和简朴塑造了他伟大的人格,正是平和心态才有温家宝先生对季老非凡一生的评价“风风雨雨一百年”。也正是他的重情,从而得到许多最优秀老师和朋友的帮助,才有完美的人生。
林青霞女士曾写过一篇讲她拜访季羡林的文章,《完美的手》。文中写道:“他(指季老)谈到良知(指人要有自知之明)、良能(不自不量力,不好高骛远,只做力所能及的事)。她握住他的手,这双写过无数好作品的手,他的手上竟没有老年斑(大概是季老九十多岁时),没有任何烙印。相信此手正如其人,有他赤子之心的年轻和纯洁。”
捧读季老的书,俨然在聆听一位智者侃侃而谈,让我们静静地思索和观照自身,让他的思想照进我们的生活,也许正是我们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