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1037—1101)是北宋大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近千百年来,人们通过诗、文、书、画作品认识他,欣赏他,崇拜他。
他与水利有关系吗?还是生态的?
不仅有关系,而且可以说,他是生态水利最早践行者。他在水利上的建树同样名垂青史,为世人称颂。只要漫步西湖苏堤上,就明白此言不虚了。
生态水利专业解释就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法则和要求建立起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
生态水利今天虽成为最热门的词汇,其实并不新鲜。翻阅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治水史,留传至今,最令人赞赏的水利工程也是那些生态治理最好的工程,如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无一例外。自然也包括九百多年前,苏东坡治理西湖及修建的苏堤。
苏东坡一生在杭州做过两次官。公元1071年,他年仅34岁,上任杭州通判,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年轻气壮,激情飞扬,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赞西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是多么喜爱西湖呀。
1089年,朝廷再次安排苏东坡担任杭州太守。时年52岁,重回梦里西湖,只见“湖泥淤塞,葑草芜蔓”,想起十八年前西湖野草遮盖湖面才十之二三,而现在野草将湖面遮盖了一半,湖面在缩小,湖里淤泥更厚,他既感到惊讶,又感到痛心,当即下决心,要清淤西湖。
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做的:
杭州城濒临钱塘江,由于受钱塘江咸潮的长期侵蚀,地下水又咸又苦,不宜饮用,西湖水就成了杭州城的主要水源。据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写道:“公元1090年4月,苏东坡给太后上了一道表章,简述他疏浚西湖的计划和理由,说若不急行设法,二十余年之后,湖面将全被野草遮闭,杭州居民必将失去淡水来源”。
有趣的是,他提出的第一个理由是说鱼类必将因此遭殃,也就是今天的生态保护摆在首位之意,林语堂解释为“是个佛教的理由”。
据史料记载,他在奏章中 “凡钱米工役,具有成算”。作为文人官员,他是如何“成算”的呢?
他写道,要清理遮蔽湖面的水草25万方丈,或是11方里(2.75平方公里),此项工作需要20万个工日,每一个工日需要五十五个钱,加上三升米,全部计划需要三万四千贯,他说已然筹得一半,请太后再拔给他一万七千贯。原来水利建设,部分中央投资,部分地方配套,自古有之。
此项计划竟很快获得了朝廷批准。他开始和数千民工及船夫开始清淤工作,时间是从夏天开始,因江南夏天多雨,湖水自高,便于船挖。但疏浚出来的葑草湖泥堆放到何处呢?如果堆在西湖四岸,既妨碍交通,又污染环境;如果挑运到远处去,既费工费事,又何年何月才能完成?
苏东坡开始实地调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弃泥场?他带上随从,先到北山栖霞岭,一看这里是通灵隐、天竺要道,堆放葑泥,显然不妥当。于是,想转到南屏净慈寺去看看,他站在西泠渡口,正想上渡船,忽然听到一阵歌声穿林度水而来:“南山女,北山男,隔岸相望诉情难。天上鹊桥何时落?沿湖要走三十三。”
苏东坡一听,兴奋地说:“好!方案有了!”天上可架“鹊桥”,湖上难道不能修长堤?淤泥堆聚筑堤,既解决了葑泥堆放难题,又方便了南北两岸交通,真是一举两得啊!这也许就是建设苏堤最早的动因。
说筑堤容易,限于当年的施工技术和条件,也只能一点点靠近把淤泥堆放。因淤泥夹杂葑草,葑草起着筋骨作用,无意之间成了筑堤好材料,这就保障了筑堤能够成功。
因为修堤是当地老百姓几百年来所企盼,所以大家都自愿出工出力。遥想当年,农人渔夫一点点割除杂草,再下去水里,挖上浮泥,装船运到指定地点,只见数千小船来往穿梭,那场景,那气势,竞赛似的,极其壮观。人多力量大,从夏到秋,历时四个多月,慢慢堆成了七段不连续的堤。
堤段与堤段之间就自然形成了六道口子,交通还是不能通畅,怎么办?也因为要使湖水相通船能行,便在六道缺口处修建了六座拱桥。因是淤泥地基,架桥极其困难,民间自然不缺聪明的能工巧匠,最早架的是木桥,后来改为用安徽茶园石建造,颜色微绿,与周围景色极其协调。
这样,位于西湖西侧,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的长堤就筑成了。后人为纪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
堤筑好了,杂草也铲除了,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湖中的恶草不再滋生?苏东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正是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他把西湖沿岸部分开垦出来让农人种菱养荷,农人自然把所分地段野草除尽。他并向中书省上书,请求将种植者所征税款,全部用在湖堤和湖面的保养上。
他不仅对湖面进行养护,还对长堤进行了全面绿化。苏堤两侧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樱花、紫藤等四十多种。一来保护堤岸,二来春天桃红柳绿,为西湖添一美景。
那真是美景呀,乾隆曾写下“一株杨柳一株桃,夹镜双湖绿映袍”。也成为市民最好的休闲之所,《武林旧事》中记载有当时清明节盛况:“苏堤一带,桃柳浓阴,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斤斗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
堤造好了,桥也造好了,作为大文人的苏东坡没忘记给六座拱桥题写雅名。
一桥映波。因桥与花港公园相邻,桥边有垂柳,桥下碧波荡漾而得名。
二桥锁澜。因湖面逐渐开阔,夏天波澜兴起,蕴涵护堤之意。
三桥望山。因左右可望宝石山、吴山,西望丁家山,处处青翠悦目。
四桥压堤。此桥下方当年是船行主要通道,水势变化无常,有护堤之意。桥南有康熙帝书“苏堤春晓”碑亭。
五桥东浦。是西湖看日出的好地方,“曲院风荷”景点就在岸边。
六桥跨虹。站在这里看雨后彩虹,配以湖光山色,如同仙境。映波与跨虹南北相望,相得益彰。
堤、桥、花木种植等工程都竣工了,苏先生望着眼前美景,忆起当年写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灰烟灭”,清淤船虽小点,那场景也是千船竞发,心中顿生“谈笑间,葑草席卷而空”之豪情,心情舒畅呀,他挥笔写下《筑堤》诗记录整个过程:
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
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阳春三月,烟波荡漾,杨柳依依,艳桃灼灼,几声莺啼,杜鹃怒放,真是言不尽的妩媚风情,道不完的天堂胜景。难怪林语堂感叹:苏堤之于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双眸。
倘若当年没有铲草清淤,今天西湖还在不?倘若杭州城没有西湖,天堂还是不?倘若没有苏堤那道秀眉,只空空的一片水,那西湖望之又该如何?
正是苏东坡整个西湖治理工程,铲除野草改善水质,清理淤泥就近填堤,架六桥连接南北,种菱植荷永久护湖,广植花树绿化岸坡,才成就了西湖苏堤这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了生态水利的经典范例。
TEL:027-87275763 EMAIL: hbsy_bgs@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