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工程师、长江水利委员会原总工程师郑守仁与世长辞。斯人已逝,风范犹存!他那坚定忠诚的政治品格、担当负责的奋斗精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扶危助困的济世情怀和甘当人梯的导师风范,将永远铭记在广大水利工作者的心中。
一、情系江河,追梦三峡
世界上那些做大事、成大事的人,差不多从小都有萌发梦想的理由。郑老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淮河两岸常闹水灾,大水来时,一片汪洋,田地被淹,房屋尽毁,逃荒的百姓到处都是,水灾之惨状触目惊心,见证了新中国齐心合力抗大灾的光辉业迹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坚强决心,从此就立志成为一名水利工程师,治理水患,报效祖国。他不忘初心,牢记治水兴利、造福人民的光荣使命,几十年来一直奋斗在水利工程建设工地上,舍小家为大家,从陆水到乌江,从清江到长江,从陆水蒲圻水利枢纽到乌江渡水电站,从葛洲坝到隔河岩,一直到三峡工程,到处都留下了郑老坚实的足迹,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水利事业。
二、不忘初心,守土有责
一个人有梦想,就有奋斗的目标,就有前进的动力。郑老迈出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校门后筑梦江河的第一站是陆水蒲圻水利枢纽----三峡试验坝建设工地。在那里,他挥洒汗水,磨炼意志;在那里,他钻研业务,增长才干;在那里,他绽放青春,初露锋芒;在那里,他不但参与了3号副坝施工导流和围堰施工设计工作,而且在围堰施工过程中一直盯在工地,在实践中学习着,思考着,领悟着;在那里,他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水、扫地、擦桌子,于细微处见精神;在那里,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勇于创新,敢于挑战
“路是走出来的,事是干出来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郑老经常这样给自己打气。在葛洲坝工程围堰和导流、截流的设计工作中,他和他的团队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和现场施工条件,提出了纵向土石围堰防冲“守点顾线”、钢板桩格型围堰和两排混凝土防渗墙等三套设计方案,思路开阔,力排众议,成功解决葛洲坝工程导流围堰施工的技术难题。在长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他刻苦钻研,不耻下问,勇于创新,敢于挑战;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他不急不躁,沉稳干练,谦虚低调,善于协作。这样的工作作风永远值得年轻的水利工作者学习。
四、功勋卓著,淡泊名利
郑老从事水利工程设计50余年,先后负责乌江渡、葛洲坝导截流设计、隔河岩现场全过程设计,1994年以来负责三峡工程设计工作,主持三峡工程单项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他几十年坚持长驻施工现场,带领广大技术人员深入实际,现场解决各种技术问题,为隔河岩工程质量优良、三峡二期围堰和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设计等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年底,由他主笔撰写的《长江葛洲坝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问世,随后又编辑了250多万字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筑物设计及施工技术》和200多万字的《长江三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2019年被评选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可他从不居功争名,视名利如浮云,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上。他一辈子以简陋的工棚或单身宿舍为家,在住房、子女等个人问题上从未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始终保持着质扑之风、平常之心、奉献之志。
五、心存大爱,扶危助困
郑老不仅是水利技术人员的优秀代表,具有相当高的理论技术水平,他还特别有善心、无机心,温良敦厚,质朴纯粹,是个难得的好人,雷锋式的人物。他心怀大爱,低调谦和,在学生时代就乐于助人,平时同学们学习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他知道后总是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而且做了好事也不声张;每逢遇上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总是带头捐款,汇款单上从来不留名,只有“长江委一职工”的签名。他生活俭朴,甘于清贫,对自己的生活近乎苛刻地节俭,却将各类奖金、稿费、讲课费以及院士津贴等,大部分用于集体福利或资助生活困难的职工。2004年,郑老获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将20万港元奖金一分为二:10万港元作为长江委技术人员专著的出版基金,另外10万港元用于资助长江委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2006年,郑老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突出贡献奖”,他将50万元奖金全部打入了长江委技术人员专著出版基金的帐户。这就是视名利如浮云、视钱财如无物的“郑守仁精神”。
六、率先垂范,甘为人梯
在奋斗50多年的水利事业中,郑老有一本特殊的“日历”,上面没有节假日,逢年过节,别人往家里赶,他往工地赶,他还有一张特别的“作息时间表”,上面没有白天、黑夜,除了必不可少的吃饭、睡觉,剩下的全是工作。尤其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更是如此:郑老主持召开三峡工程现场设计讨论会2500多次,形成会议纪要6800多万字,亲自撰写现场设计工作简报500多期、400多万字。同时,在郑老身边工作过的年轻技术人员对他的栽培更是充满了感激。他在技术上不但言传身教,而且还有意识地给年轻人压担子,让年轻人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这样,郑老以渊博学识和师表情怀,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敢于放手、支持年轻技术骨干在重大任务中勇挑大梁,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为水利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和高级专家。
37万字的《长江之子----郑守仁》,既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又是一部反映郑老奉献水利、筑梦江河的人物传记,全面翔实地记录着这样一位具有55年党龄的“最美奋斗者”的成长史、奋斗史。透过字字珠玑,仿佛看到了一双阅尽江河波涛和千闸万坝的明亮眼睛,仿佛看到了给人以坚毅、自信的羸弱身影,仿佛看到了滚滚长江上筑起的一座座水利丰碑。郑老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乌江不会忘记,清江不会忘记,长江不会忘记,三峡更不会忘记!
悼念郑守仁院士
坚守至仁游远方,猿鸣三峡泪沾裳。
栉风沐雨宅家少,旰食宵衣工地忙。
终日构思新画卷,毕生书写水文章。
一丝不苟出精品,情系长江岁月长。
TEL:027-87275763 EMAIL: hbsy_bgs@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